從去年11月ChatGPT的推出開始,一股對話式人工智慧的風潮席捲全球。這款擅長根據使用者提問自動生成解答的AI模型,不僅能幫助撰寫文章,還能解答各種難題,這引發了人們對它是否有可能挑戰Google搜尋引擎地位的猜疑。
或許是受到ChatGPT的影響,Google在ChatGPT推出數月後,宣布推出Bard對話式AI服務,這款大型語言模型不僅具備程式編寫能力,還擁有更多元的草稿選項,與ChatGPT一較高下的意味明顯。
今年3月,Google隆重推出基於強大語言模型的Bard,這個實驗性的對話式AI服務不僅能寫程式,還能整理資訊、標示內容來源,並且支援位置資訊提供和匯出至Google試算表等功能。更令人驚艷的是,它在數學運算和資料分析方面的表現也日益優越。七月時,Bard再次升級,增加了對超過40種語言的支援,其中包括繁體中文,這使得台灣的使用者也能嘗試最新的Google AI技術。
Bard的步調似乎比ChatGPT慢了一些,但實際上,Google在AI領域已經深耕了十多年。帶領Google機器學習研究團隊的傑出科學家紀懷新表示,Google早已將AI技術應用於多個產品之中。舉例來說,智慧鏡頭能夠理解拍攝的照片,並生成相關文字描述;Google地圖則通過定位推薦附近美食;甚至在電子郵件中,AI也能協助撰寫郵件內容。紀懷新自豪地宣稱,僅他的團隊就為超過720項Google產品的升級貢獻了力量。
在硬體方面,紀懷新透露,Google大多數的AI應用採用了自家研發的TPU晶片。即便是在終端設備上,如Pixel手機,也充分運用了AI技術,實現了即時翻譯和圖片中的人物或風景的去除等功能。
然而,紀懷新坦言,大型語言模型的發展仍處於早期階段。這些模型將會徹底改變人們與AI互動的方式,並對生活帶來深刻的影響,就像十年前的安卓手機辨識率很低,如今卻能在酒吧中進行流暢的互動。紀懷新預言,大型語言模型和AI互動方式的改變將引發人們的關注和參與,為科技和人類帶來新的變革。